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汇总
(“十四五”期间)
国际交流合作处与国际教育学院承担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任务,是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开放共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条件、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型高素质人才而设立。学院旨在为中外各类教育及科研机构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教育合作及学术交流的资源与服务,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多对外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十四五”以来,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精神,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模式,集中优秀师资与教学资源,持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职教出海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将“十四五”期间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1.学分互认项目扎实落地,联合培养体系日趋成熟
学校已与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共同完成3个专业,与韩国庆南大学等院校完成11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对接与认证,实现了学分互认。为两校学生双向流动铺设了制度化通道,奠定了“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坚实基础。
2.师生国际流动常态化,双向交流规模稳步扩大
学校积极构建师生国际交流平台,拓展与多国高校合作关系,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与联合国和平大学、法国亚眠高等语言文化学院、新加坡南洋管理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1名教师赴韩国、泰国高校攻读硕博学位,10名师生参与韩国短期研学项目,并与泰国格乐大学保持稳定合作,累计选派3名优秀学生赴泰进行交换学习。
重要外事互访与协议签署:成功接待英国朴次茅斯大学校方代表来访,并举行正式会谈。期间,两校领导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并就深化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议题达成系列共识,为后续合作奠定了法律与行动框架。
3.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纵深推进,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代表团先后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香港职业训练局及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等多所港澳知名院校。双方围绕大湾区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体系共构、科研项目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领域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致力于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欧洲合作取得战略突破,积极借鉴德国职教模式
学校将高层国际交流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高水平教育对话,深度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模式。学校领导先后参与“中法校长论坛”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修,系统研究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与新加坡高等教育机制。这些成果为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提供了实践路径,增强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能力,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注入新动能。
5.“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特色彰显,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学校依托专业优势,着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品牌项目。2025年1月学校与泰国格乐大学签约共建“中文+中国茶文化”曼谷推广中心。与韩国庆南大学共同设立“粤语+粤菜师傅”国际推广中心,旨在系统化输出我校在烹饪工艺与营养等领域的专业标准与教学资源。
二、深化港澳高校交流合作
为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学校代表团先后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等港澳知名院校。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建设
学校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持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美地区高校的合作网络,推动师生互访、学术交流、课程共建等多形式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