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千亩生态园林式高等学府IDEAL PLACE FOR LEARNING

校领导赴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专题调研

 

为精准把脉学校规模最大学院的发展现状,破解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2025年11月11日下午,执行校长李德豪率副校长薛芳、校长助理张佐营及教务、人事、实训、党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行,深入智能制造学院召开专题调研会,与学院管理团队及教研室主任面对面交流,共商发展大计。

 

 

调研伊始,李德豪校长开宗明义,指出本次调研旨在倾听学院最真实的声音,聚焦痛点、难点,集全校之力推动智能制造学院从“规模第一大院”向“实力强院”迈进,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坚实保障。

会上,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杨根喜首先就学院师资、教学、实训及学生规模等总体情况作了系统汇报。随后,会议进入务实高效的意见征询与现场解答环节。针对学院反映的师生比偏高、办公流程复杂等现实问题,人事处副处长黎晓韬现场回应,将通过赴高校招聘、优化审批流程、保障教师待遇与发展资金等措施予以全力支持。教务处处长黄桦则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强调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与“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推动竞赛资源供给与课证深度融合,让学生学完即能考证,切实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训与社会合作中心主任王达斌就实训资源利用提出“用好新设备、修好旧设备”的明确要求,并强调课程内容需与实训设备定位、技能比赛及周边企业资源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李清伟则放眼未来,前瞻性地提出了开设无人机技术、电梯工程、农业机械等新兴专业的建议,以对接区域产业升级与低空经济等新发展趋势。

校长助理张佐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低层次教学效果”与“形式化任务”问题,强调其根源在于师资结构性短缺与教师负担过重,呼吁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深化实训教学与校企合作。

薛芳副校长在讲话中鼓励学院要“开拓思路,用好现有资源”,在引入企业教师、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要积极“抬头看路”,主动参与各项高水平赛事,以赛促教,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在认真听取全部汇报与讨论后,李德豪校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本次调研汇报的系统性与深入性,并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系列具体要求:一要办出特色,通过设置多元培养方向,推动专业群与方向群并进;二要创新师资引进与培养机制,从企业引进人才,加强“传帮带”,并科学排课以减轻教师负担;三要坚持适度招生,使规模与实训资源相匹配;四要持续优化并扩大“订单班”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虚拟实验室”与教材建设;五要深化校企合作,善用企业资源,并对无人机等新专业可行性进行审慎研判;六要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运营实训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李校长最后强调,所有工作的核心最终要落脚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上。

 

 

此次调研会直面问题、务求实效,不仅为智能制造学院的发展厘清了思路、扫清了障碍,也充分展现了学校领导班子推动二级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决心,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