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指南
2024.8.26
金色九月即将到来,又一届大学新生即将踏入大学的校园。收拾行装步入大学新学期的同时,也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大学新生们从中学时代走来,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如何掌控好自己,成为大学新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
一、大学生入校后有可能出现诸多的不适应
1.生活环境方面:陌生-无助,即校园环境的不熟悉,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
高中阶段尤其是紧张的高三生活,父母几乎包办了考生的所有日常生活:洗衣服、整理房间,换洗床铺,安排生活作息等,尽量都是父母在亲力亲为,大学报到当天,也几乎都是父母在跑前跑后,铺床买生活用品、安置等。进入大学生活,对于新生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生活的开始,但是普遍的很多新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远离家人的想念,对自己成人感和独立生活的无助,出现想家、丢东西、不会打理、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熬夜,打游戏上网,购物,追剧等。
2.学习方式方面:迷茫,新知识结构的安排新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同
高中阶段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保姆式、填鸭式),学生是被动的,以单一的高考为目标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应试:背诵、记忆、考。局限在课本上。而大学是以大学生自学为中心。学生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在学习动机,锻炼思维能力,批判思维的培养,老师重在引导面授课是灵活跳跃性的,更多的是课本之外,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锻炼能力。往往也伴有角色转变的失落。自主时间无所适从。
3.人际交往方面: 孤独、 焦虑,人及结构的变化的孤独感
中学期间以学习为重,不愿意交友,不善于也缺乏较有技巧,对交友能力方面不确定。而大学是个创建人际交流的关系圈。在这个阶段学生本身有渴望被了解、被接纳的心理需要,但是在短时间难以建立牢固的友谊,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信任,会有知音难觅的孤独感;有些同学不善于或者缺乏社交技巧,存在社交恐怖,对自己的人际能力产生怀疑等。
二、新生出现心理落差的原因
总体而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差异,期望、希望值的失落。
1.学校层面:硬件、软件的落差感
2.专业层面:不喜欢、不了解
3.角色的转变:由高中时佼佼者、被关注、被重视的中心角色到大学阶段普通角色的失落感;高中时单一以成绩为优势到大学多样化的:眼界、知识面、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能等都成为了比较和自我评价的内容,进而挫伤自尊心、自信心。对于以往优势的失落、挫败,造成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易中招的学生:敏感的,高考失利的,完美主义者,自尊心强等的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的适应期:期待憧憬---孤独、失落、自卑、迷茫、焦虑-平衡适应。
三、针对人际交往、调剂专业以及多种心理困扰,如何投入大学学习状态。
在人际方面切记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我,我行我素,嫉妒、傲慢等;要宽容、换位思考、合理的宣泄、学习沟通,学习处理矛盾和冲突,当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积累经验,培养情商。把自己放在集体中,不过分的强调自己的个性,敞开心扉交流,不生闷气,也不做极端伤害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淬炼温润的性情。
在调适大学学习状态方面:
1.了解专业特色,培养专业兴趣,学长学姐交流学科优势,了解就业前景。
2.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优势资源,讲座,公开课,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交流。
3.重新定位设定新的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参加资格证考试。
四、大学新生在入校后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从中学进入大学,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未适应新的环境之时,难免会有些不舒服、不适感,这是非常自然的,不必为此太过焦虑。做好一些心理准备,对于一些状况及时的发现和疏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1.主动适应新环境,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我管理
通过向学长学姐或者老乡以及入学手册熟悉校园;积累生活自理经验,管理好个人物品(钱,时间,情绪);要培养自己主人翁的责任感,谅解环境方面不如意的地方。正确应对分离,把精力放在融入学校集体文化学习生活上。
2.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客观动态进行信我评价,确立新的分动目标。
不盲目与他人的优势对比,以一颗平常心和新的起点开启大学生活,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培养能力,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3.学习自我心理调适,心理弹性,心理宣泄途径(体育,爱好,倾诉,善于利用支持的力量。
4.愿意接受和寻求帮助,接受帮助的途径:亲朋、学校(以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讲座,共修课,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学刊,心理网站、心理咨询等方式)、政府心理援助热线(12355)、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正规医院。
希望能够通过以上的这些心理调适要点,使大学新生能更好的做好心理准备,以足够的信心开启大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