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千亩生态园林式高等学府IDEAL PLACE FOR LEARNING

智能制造学院教师赴亚龙智能开展企业实践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切实提升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行业前沿视野,7月8日,我院副院长杨根喜带领智能制造学院骨干教师团队,前往浙江温州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两周的企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紧密结合亚龙智能的先进设备与课程体系,围绕PLC控制、工业机器人、电气装配等核心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推动教师专业能力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首日参观:全面了解智能制造产业布局

7月9日上午,团队抵达亚龙智能总部,受到市场部接待组的热情欢迎。在参观智能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及产品展示厅过程中,教师们深入了解了亚龙智能从智能装备制造到教育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布局。在智能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展现了现代智能制造的高效运作;研发中心则展示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最新成果;产品展示厅内,从基础教育到工业应用的丰富产品线,为教师后续实训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杨根喜副院长表示,首日参观为后续针对性技术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教师们将产业前沿动态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

系统培训:聚焦核心技术,开展阶梯式学习

根据培训安排,7月10日起,实践进入核心技术实训阶段。培训首日重点围绕“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箱”展开,由亚龙技术中心工程师王光南主讲。内容涵盖PLC编程软件介绍、基础指令讲解与应用、实验箱实训项目编程等环节。教师们通过TIA PortalV17与McgsPro组态软件的实操训练,掌握了从程序编写到界面组态的全流程技能,为后续复杂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7月11日,培训内容拓展至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平台,重点包括触摸屏画面组态、PLC通讯及网络控制等关键技术。通过“YL-360E型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平台”的实战操作,教师们逐步掌握多设备联调与系统集成能力。

后续课程还涵盖仪表与电机控制、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电气装配及单片机开发等模块,形成从基础到综合、从单机到系统的完整培训体系。通过“讲练结合、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们在真实工业场景中提升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学思结合:每晚总结复盘,明确教学转化路径

在每天高强度培训结束后,杨根喜副院长均组织教师开展总结会,围绕当日技术难点、操作误区及教学启示进行深入交流。7月10日晚的总结会上,教师们以小组形式分享学习体会,重点探讨了PLC与触摸屏通讯中的变量映射、组态动画参数设置等典型问题。杨根喜副院长强调,企业实践不仅要掌握技术操作,更要构建“技术—教学”双向转化能力,要求教师结合《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将企业案例重构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项目。

此外,教师团队建立了“问题跟踪表”,开展“两两互测”互评机制,确保每个技术点学通学透。大家利用晚间时间整理实践日志,细化“技术要点、教学启示、待解问题”三大板块,为后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累一手素材。

合作展望:构建可持续的校企协同机制

本次企业实践不仅提升了我院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为深化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径。亚龙智能培训团队对我院教师的学习热情与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评价,双方表示将在实训设备开发、课程资源共建、技术项目共研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

通过为期两周的系统化培训,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团队将更好地肩负起“双师型”教师的使命,将产业前沿技术融入课堂,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