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校级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业(群)建设研讨会隆重举行
编辑:朱海怡 拍摄:罗梓康、张佳聪 审核:杨丹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夯实内涵建设基础要素,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服务好、支撑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5月24日,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校级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业(群)建设研讨会在学校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广州航海学院朱志辉教授等十一位校外专家,以及学校校长刘明贵、副校长薛芳、宣依娜,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及骨干教师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由薛芳副校长主持。
刘明贵校长为本次大会致辞,并代表全校师生向莅临此次大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对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希望各位专家能围绕新一轮“双高计划”,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流核心课程、开发优质新形态教材、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出谋划策,共商学校跨越式发展之路。刘明贵校长强调,各教学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双高计划”建设作为未来五年的核心任务,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宣依娜副校长宣读了《关于成立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校级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决定》。刘明贵校长依次向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本届校级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遴选了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代表和校内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校外专家中,广州航海学院朱志辉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张波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廖福保教授等九位专家担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张波教授代表委员会发言时表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章程制订到人员遴选确定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学校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张波教授详细阐述了委员会前期的工作进展,并高度评价了我校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表示,下一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将充分利用专家智库资源,与各专业(群)紧密协作,携手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随后召开的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校级专业(群)建设研讨会上,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马才学详细汇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情况,包括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总体和具体建设目标,与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以及通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具备“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此外,他还介绍了专业群的构成与定位,以及如何通过“岗课赛证”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李忠、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幸理、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余莉莉、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汪俊林、生物与医药学院院长陈道海、健康学院副院长陈光英等围绕专业群定位、建设成效、特色亮点等方面对各自二级学院的专业群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汇报。
与会专家听取了各院长的汇报,对各专业群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廖福保教授强调了成果导向的重要性,并建议各专业群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关键因素,并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来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效。其次要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成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建设成效进行总结和反馈。
王寅峰教授深入分析了学校的办学优势。他强调,各专业群应依托学校办学传统和区域产业特色,明确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加强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行业企业标准引入、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工作,并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以及通过企业实践提升教师能力等,促进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余华明教授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了系统建议。他提出,应依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定位,科学规划专业群建设目标,并构建涵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条件等内容的全面材料体系。对于建设成果,他建议建立动态更新的成果数据库,实现成果的系统化管理和应用。
朱志辉教授聚焦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建议建立常态化企业调研机制,精准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并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及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体系建设要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
张波教授提供了具体的实施建议。他建议建立专业群建设台账,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及保障措施,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与使用机制。同时要建立定期汇报和督导制度,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段娜教授就产业对接规范化提出了专业意见。她建议进一步完善扩展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吸纳更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决策。二级学院需制定详尽的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涵盖建设目标、核心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关键要素。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及时优化专业群建设内容。
彭晓丹副教授详细讲解了申报材料准备要点。她强调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议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团队。案例呈现应凸显其典型性和示范意义,借助具体实例彰显建设成果。成果展示要注重可视化呈现,运用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表现力。
杨承鸿教授深入阐述了与行业对标的方法。她建议要选择龙头企业作为对标对象,重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方面开展对标建设。要建立常态化的对标分析机制,定期评估对标成效并持续改进。
杨益华教授系统论述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的要点。在市场调研方面,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可行性研究需着重剖析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及资源配置等核心要素。产教融合领域,建议探索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新路径。
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将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为契机,紧跟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的步伐,精准锚定政策方向,深度融合政策要求于办学实践之中,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需求导向,主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专业群建设发展,拓展产教融合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