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进入大学后,挣脱了父母、中学教师的管教和约束,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渴望独立的愿望实现了,他们强烈地要求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要求取得与成年人同等的权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很强的责任感,时时以国家的主人自居。
    
大学生强烈的独立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常向周围的人,尤其是向年长者表明自己的独立要求,并表现出全新的:"成熟"的特点。例如,他们激烈地阐述自己的主张,不愿意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依赖性和幼稚性中那些"孩子式"的特点。
   
2)喜欢独立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独立地思考和行动;不喜欢父母、教师絮絮叨叨的管教或指点。
   
3)希望自立自制,乐于自己组织自己的活动,喜欢同龄人聚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更新认识,探索人生的奥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对自己搞的活动十分热心,而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指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言行。到了高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不少大学生能够把独立性放到适当的位置。在学校时,他们愿意与教师,特别是自己敬佩的教师交往,交谈有关专业、人生、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希望从中获得教益。这时他们的独立意识渐趋平衡而实在。
    
与独立意识紧密相随的是大学生的依赖性。大学生自认为已长大成人,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但是,独立意识是建立在个体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上的。而这两点却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首先,大学生就学期间,经济上主要靠家庭供给,他们过着父母掏钱我花钱的"独立自主"的生活。即使是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也还不能做到"自立",他们无非是增加部分收入而已,用于购买书籍、出外旅游以及买些日常用品等。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是当代大学生保持依赖性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的客观情况,因此这种状况还要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其次,当代大学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生活经历相当简单,受到的都是正面的、理想的教育,还没有社会化,社会经验十分缺乏,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意识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面性,还难以独立客观地处理好各种事情。所以,大学生的"独立"只能是相对的独立,还不能彻底独立,"依赖性"还要伴随他们一段时间。
     
依赖心理和独立意识的矛盾是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冲突。这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者还会造成心理疾患。为此,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平等相待、耐心教育、深切关怀,以帮助他们慢慢摆脱依赖性,走上真正独立自主的人生道路。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聆听教师的教诲,自尊自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正视这种矛盾,努力去克服它,从而走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since 2006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粤ICP备12032275号